“中美对战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科技水平跟他们有差距,现在所有‘卡脖子’的东西都是围绕科技来的。”在24日举行的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宇陆直言,如果不在科技布局等方面进行有力探索,很可能会延缓我国的发展。
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针对中兴、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理打压,种种事件凸显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当天座谈会上,与基础研究紧密相关的“产业共性技术”引起委员们关注。所谓“产业共性技术”,是指不直接面向市场的技术,却经常是跨产业部门的重要技术,为多项其他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多用户所用,规模效应明显。
不过,我国大多数产业的共性技术仍面临着基础薄弱的挑战,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开展。曾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相关部门过多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在挑选、扶植有市场价值的项目上,而经常忽视了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共性技术能力的提高上。
上海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如何?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已建或培育了微技术工研院、石墨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类脑芯片等20多家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通过提供先进的研发中试设施、公共数据资源和全链式整合服务模式,集聚和培育人才团队1200余人,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撬动社会投资约60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